添加日期:2010年5月8日 閱讀:2043
軟骨黏液樣纖維瘤(Chondromyxoidfibroma,CMF)的起源存在爭議,有認為屬軟骨來源結締組織腫瘤,也有認為由幼稚黏液樣間胚層組織發(fā)生而來,后者有分化為軟骨及膠原纖維的特性,一般認為是一種軟骨來源的良性腫瘤[1]。與其他軟骨來源腫瘤以軟骨成分為主不同,CMF軟骨比例相對較低,具有不同于其他軟骨類腫瘤的特征。國內文獻報道很少,在復習國內外*近文獻的基礎上,筆者搜集11例經(jīng)病理證實的CMF,發(fā)病部位包括長管狀骨干骺段等典型部位,也包括骨盆、顱底和脊柱等不典型部位。盡管CMF與動脈瘤樣骨囊腫容易混淆,筆者認為兩者存在一定區(qū)別,期望通過本研究提高對本病的認識。
1資料與方法
搜集1996年1月~2008年5月經(jīng)手術病理證實的CMF11例,男8例,女3例,年齡6~43歲,中位年齡17歲。臨床癥狀包括疼痛和局部腫脹,癥狀持續(xù)數(shù)周至數(shù)月。11例患者分別行X線平片、CT和MR檢查。其中X線平片檢查10例,CT檢查1例,MR檢查2例。1例同時作上述3種檢查。
檢查設備和技術:平片包括常規(guī)X線、計算機X線攝影(CR)、數(shù)字X線攝影(DR)多種機型;緮z片體位為正位和側位,其他體位根據(jù)需要而定。CT設備為單層螺旋CT機(GEHighspeed),CT掃描層厚和間隔≤5mm,螺距為1。分別攝骨窗和軟組織窗。MR機為GESigna1.5T系統(tǒng),主要掃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(TR500ms,TE20ms),SET2WI(TR2000ms,TE80ms),T1WI動態(tài)增強,掃描包括軸面、冠狀面、矢狀面。
所有患者影像資料均經(jīng)3名高年資醫(yī)師分析閱片,分別確定骨質破壞特征、破壞范圍、骨皮質是否連續(xù)、骨膜有無反應、軟組織腫塊的范圍、MR信號特征、病變的強化方式和程度等。
2結果
11例原發(fā)性骨骼CMF中,術前診斷正確7例,誤診4例,分別誤診為動脈瘤樣骨囊腫2例、顱咽管瘤1例、軟骨肉瘤1例。
11例CMF中,發(fā)生于長管狀骨7例(股骨2例,脛骨5例),骨盆2例,顱底1例,腰椎1例。所有腫瘤均為溶骨性骨質破壞,破壞區(qū)呈橢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地圖形。病灶內可見骨性分隔9例,無明顯骨性分隔2例。8例病灶周邊有不同程度骨質硬化,1例可見明顯弓環(huán)狀鈣化,軟組織腫塊3例。腫瘤直徑3.2~16.9cm,平均4.7cm。
7例位于長管狀骨者,所有病灶均位于干骺段,呈橢圓形6例,圓形1例,所有病灶膨脹改變明顯,均偏心,破壞區(qū)內均可見較明顯*****骨分隔,均見明顯骨內膜增生,病灶骨干側皮質因骨內膜增生而顯著增厚;所有病灶周圍可見骨質增生引起的高密度環(huán)。位于骨盆2例中,1例呈地圖樣囊性骨質破壞,內可見少許分隔,并見硬化邊;1例以巨大軟組織腫塊為主,境界欠清,可見明顯弓狀和環(huán)狀鈣化,術前被誤診為軟骨肉瘤。1例位于鞍區(qū),CT檢查顯示病灶密度低于肌肉密度,內隱約可見分隔和鈣化,MRT1WI為低信號,T2WI顯著高信號,內均可見低信號分隔,增強掃描分隔明顯強化,術前被誤診為顱咽管瘤。1例位于腰椎的附件,MRT1WI為等信號,T2WI顯著高信號,增強隱約可見強化,術前誤診為動脈瘤樣骨囊腫。
大體病理腫塊形態(tài)不規(guī)則,呈橢圓形或明顯分葉狀。切面上呈灰白色或棕色,腫瘤邊緣清楚,質硬而脆,均由或多或少的軟骨樣組織和纖維條索及斑塊相間構成,并混雜有明顯黏液成分,呈淡蘭色。鏡下,腫瘤由黏液樣組織、軟骨組織和纖維組織構成,不同腫瘤3種成分的比例不同,相互移行分界不清。瘤細胞核多為星形或梭形,可見分化較好的軟骨樣細胞。腫瘤中心部分細胞較少,周邊較密集,形成不規(guī)則小葉,小葉邊緣瘤細胞較密集,胞核大而深染,小葉間血管周圍偶可見出血灶。
責任編輯:小徐 wealthfootsteps.com 2010-5-8 8:43:32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(lián)網(wǎng)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http://wealthfootsteps.com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(lián)系郵箱:1753418380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