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日期:2012年9月10日 閱讀:745
不能等口渴了才喝水水是生命之源。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,包括營養(yǎng)物質的消化、吸收,代謝垃圾的排泄、清除,以及一切生理生化反應,都需要在液體的環(huán)境下進行。不少人因工作脫不開身,經常連水也顧不上喝,而體內一旦缺水,不僅會使人精神不振、口干舌燥、渾身乏力,而且還會造成肝、腎功能下降,毒性物質積蓄,使各種疾病得以乘虛而入。特別是對于高血壓病人來說,水分攝入過少會導致血容量不足,血液濃縮,血液黏稠度增高,很容易誘發(fā)腦血栓。**指出,切莫等口渴了才想到喝水。因為口渴其實是體內已經嚴重缺水的表現(xiàn)。平時在渴感出現(xiàn)之前,就應少量、多次補水。特別是多喝開水、淡茶或牛奶,更有利于健康。
不能等餓了才吃飯不按時就餐,不餓不吃飯,已經成了不少人的“習慣”。早上時間匆忙,來不及吃早餐就去上班,理由之一是“不餓”;工作忙起來,一定要等干完活再去吃飯,理由之一也是“不餓”,往往要等到餓了才去“大吃一頓”。于是,年輕的“老胃病”患者越來越多。就餐不規(guī)律,*容易損害胃的健康,削弱人體的抗病能力。因為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大約為4到5個小時,當人感到饑餓時,胃里其實早已排空,此時胃液就會對胃黏膜進行“自我消化”,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潰瘍。經常饑不進食,還會引發(fā)低血糖,甚至引起昏迷、休克。只有定時、定量、按頓進食,才能保證大腦得到充分的營養(yǎng),使人的記憶力、理解力、思維分析等能力處于較為理想的狀態(tài),從而保證更高的工作效率。
不能等急了再如廁大小便是人體排泄廢物、凈化體內環(huán)境的重要方式。便秘之所以對人體有害,就是因為糞便中的毒素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過長,極易被重新吸收進入人體而產生毒害。告別便秘的關鍵,是要養(yǎng)成每天定時如廁的好習慣,即使無便意,也要去蹲一蹲,以形成條件反射。健康的飲食是預防便秘的主要方法。一日三餐中的粗糧與細糧、葷菜與素菜的搭配要合理。只有多吃水果、蔬菜等高纖維食物,才能保持大便的暢通。尿液是腎臟代謝的產物,其中含有許多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尿酸、尿素和各種有毒物質。憋尿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和結石,嚴重的還會導致腎功能損害。需要注意的事,憋尿對女性的危害比男性更大。這是因為女性腹腔內的器官結構較為復雜,其泌尿系統(tǒng)比男性更容易遭受病菌的侵襲。女性憋尿不僅會影響膀胱功能,造成尿路感染,還會對生殖器官產生不利的影響。
**提醒,即使工作忙碌,也要盡量做到每隔一至兩小時排小便一次,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尿液中的有害物質對膀胱的刺激,從而防止膀胱癌等疾病的發(fā)生。
不能等困了才睡覺由于工作忙碌、家務繁瑣等原因,失眠成了不少人常年的困擾之一。其實,釀成“想睡睡不著”的原因,往往是“等到困了才睡覺”。
**指出,困倦是大腦已經相當疲勞的表現(xiàn),人們不該熬到十分困倦才睡覺。長期熬夜,會使人因神經系統(tǒng)過度緊張,而導致神經衰弱、潰瘍病、高血壓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。長期睡眠不足,還會使大腦受損,導致腦力早衰。而養(yǎng)成按時就寢的好習慣,不僅能保護大腦,使人容易入睡,還能提高睡眠質量,減少失眠的發(fā)生。
不能等病了才體檢一心投身于忙碌的工作,當出現(xiàn)頭暈、乏力、胸悶、心悸、胃痛、失眠、氣短、食欲差時,卻不以為然地熬著、拖著,有意無意地忽視身體發(fā)出的疾病信號,導致小病熬成大病,輕癥拖成重癥,直至失去治療良機或疾病突發(fā),釀成嚴重后果。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。
**提醒,每年定期到醫(yī)院做一次全面體檢,是保證身體健康必需的“功課”。特別是忙于工作的年輕人,尤其不能忽視定期體檢。不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疾病,如肺結核、肝炎、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癌癥等,在早期階段一般都能通過體檢被發(fā)現(xiàn)。而只有及早發(fā)現(xiàn),及時治療,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。在體檢中,血糖檢查、血壓檢查、心臟檢查、骨密度檢查,男性前列腺檢查、女性乳腺檢查等,都必不可少。
責任編輯:鮑慶義 wealthfootsteps.com 2012-9-10 11:22:54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(lián)網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http://wealthfootsteps.com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(lián)系郵箱:2817276005@qq.com。